導語:綠色讓生活更美好,綠色建筑讓城市更美麗,推動綠色建筑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存,共建綠色美好家園。
綠色建筑,是指在建筑全壽命周期內,符合節能、節水、節地、節材和減少污染、保護環境要求,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民用建筑。在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背景下,推動綠色建筑發展、促進建筑領域碳減排,具有重要意義。安徽省綠色建筑推廣現狀如何?還有哪些可提升空間?近日,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采訪。
從節能節電到“裝配式”造房子,建筑變“綠”方式多樣
減少熱輻射、吸附飄塵,還能產生氧氣、超級省電節水,這樣的房子你見過嗎?位于合肥市濱湖新區紫云路與包河大道交口東北角的安徽省城鄉規劃建設大廈,就是這樣的房子。
“場地綠化、庭院綠化、屋頂綠化和垂直綠化等組合起來,讓建筑屋面、垂直外立面穿上‘綠衣服’,形成立體包裹,改善了屋頂、墻面熱工作性能和室內熱舒適度。這些‘綠景’不僅增強了屋頂的隔熱、隔聲效果,起到了吸附飄塵和產生氧氣的作用,還可降低外立面對辦公空間的熱輻射。”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有關負責人介紹,項目在創造良好的聲、光、熱環境的前提下,極大程度地節約了土地、水、能源、材料等各種資源,有利于降低建筑運營和維護成本,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
根據運營數據來看,安徽省城鄉規劃建設大廈每年節電約284.7萬度,節水約2.07萬噸,合計一年下來可節約運行費用約289萬元,為夏熱冬冷地區綠色建筑提供了“樣板”。
建筑設計節能低碳,建造過程也可以更加綠色。近日,位于阜陽城南新區的九里安置區建設現場,一派忙碌的施工景象。記者在現場看到,相比傳統的施工工地,這里很少見到沙土和揚塵,而且現澆環節少、環保不擾民。據施工人員介紹,該項目整體裝配率不低于50%。這樣的裝配式施工方式,不僅生態環保,還大大降低了施工噪音和能耗。
什么是裝配式建筑?它類似于“造汽車”——傳統施工中,需將鋼筋、混凝土等建筑材料運至施工現場進行澆筑;而“裝配式”則是把梁、柱、墻板、陽臺、樓梯等部件部品,在工廠里預先生產好,運到工地后簡單地組合、連接、安裝即可。
“十三五”末,安徽省擁有裝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生產企業105家,生產線超過793條。其中裝配式混凝土預制構配件生產企業54家,產能逾580萬立方米;裝配式鋼結構構件生產企業48家,產能已有1000多萬平方米,居全國第一方陣,鋼結構企業收入和加工量排名全國第一,加工量占全國6%。目前已初步形成工程總承包、設計、構件生產、集成家居、運輸物流、研發等全產業鏈協同發展的模式。全省累計推廣裝配式建筑規模超1.1億平方米。
從不足3000萬平方米到超2億平方米,綠色建筑面積不斷增長
綠色建筑的方式豐富多樣,面積也在不斷增長。
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廳長賀懋燮介紹,近年來,安徽省綠色建筑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綠色建筑建設從2016年的不足3000萬平方米,提升到2020年的超2億平方米,綠色建筑在新建民用建筑中的占比高達76.99%。
發展綠色建筑對于改善人居環境,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綠色建筑還面臨著與長三角其他地區的發展存在差距、高星級高品質綠色建筑比例不高、法制化約束力不強等問題。
為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提升鞏固安徽省綠色建筑發展成果,保障安徽省經濟社會綠色化轉型在法制的軌道上運行,今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安徽省綠色建筑發展條例》,等高對接長三角,并總結合肥等地實踐經驗,體現了“一個核心”建設要求,即新建城鎮民用建筑全面建成綠色建筑。同時,明確到2025年,星級綠色建筑建設比例還將達到30%以上,新增既有建筑綠色化改造面積將超過1000萬平方米,綠色建筑將迎來高質量規模化發展。
值得關注的是,去年11月,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推動城鄉建設綠色發展的實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省城鄉建設綠色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基本建立,建設方式綠色轉型成效顯著。到2035年,城鄉建設全面實現綠色發展,在實現碳達峰基礎上碳排放穩中有降,城鄉建設品質全面提升,人居環境更加美好,城鄉建設領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基本實現現代化。
高品質建設綠色建筑是推動城鄉建設綠色發展的一個有力抓手。此次出臺的《實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底,培育50個以上省級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3個至5個裝配式建筑產業園區,產能達到5000萬平方米;裝配式建筑占到新建建筑面積的30%以上,其中宿州、阜陽、蕪湖、馬鞍山等城市力爭達到40%,合肥、蚌埠、滁州、六安等城市力爭達到50%。”
綠色建筑產業納入戰略性新興產業,將帶來居住生活的新改變
推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發展綠色建筑是必然趨勢。近日,記者在采訪中,業內人士紛紛表示,隨著成本不斷降低、產業化程度不斷提高、投資回收周期不斷縮短,綠色建筑具有廣闊發展空間。
“今年起實施的這個條例,規定了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要組織編制綠色建筑發展專項規劃,并進一步明確在規劃、土地供應、設計、圖審、施工、監理、驗收、銷售、運行等環節的綠色建筑要求,實現對綠色建筑全過程閉合監管。同時,建立綠色化改造制度。要加快既有民用建筑的綠色化改造,國家機關辦公建筑先行納入改造計劃,鼓勵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同步實施建筑綠色化改造。”賀懋燮介紹,安徽省將推廣應用自然通風、天然采光、建筑遮陽等適用技術;支持光伏建筑一體化、無接觸空中交互等先進性、智能化新技術推廣應用。
“省、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應當將綠色建筑產業發展納入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根據產業發展規劃,因地制宜制定鼓勵政策,促進綠色建筑產業發展。”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黨組成員、總工程師方廷勇表示,“十三五”期間,全省累計竣工綠色建筑面積約2.09億平方米,開展了81個綠色建筑項目示范,示范面積超800萬平方米,取得綠色建筑標識項目446個。通過政策的引導支持,促進綠色建筑科技成果轉化,使建設科技成果能夠早日惠及人民群眾,未來廣大人民群眾將更為廣泛地體驗到綠色建筑帶給我們居住生活的改變。只有讓老百姓有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和幸福感,綠色建筑才能夠得到全社會的接受和認可。隨著城鎮化進程深入推進,城鄉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但與此同時,城鄉生態環境、人居環境、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方面還存在著不少短板,人民群眾熱切期盼加快提高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質量。方廷勇表示,對全社會而言,綠色建筑全生命周期內節能降碳,將大大助力安徽省城鄉建設領域盡快實現碳達峰。未來將有越來越多的綠色建筑,從安全耐久、健康舒適、資源節約、環境宜居等方面不斷提升安徽省城鄉建設綠色發展水平。(來源:安徽日報)
博歐EPS線條咨詢熱線:400-013-9278 / 18071719278(施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