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來,全市建筑業產值從641.31億元增至3683.21億元,年均增長16.8%;共計建設保障性住房項目239個,房源25.27萬套(間),總投資約788.9億元……18日,廈門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12場市住建局專場。市住建局黨組書記、局長李德才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廈門住建事業發展情況。
李德才表示,全局將按照省、市工作要求,著眼高質量發展,強化使命擔當,深化改革創新,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奮勇爭先。
聚力經濟增長
不斷蓄積發展動能
產業產值穩步增長,招商蓄能帶動有力,項目拉動作用顯著。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市住建事業聚力經濟增長,不斷蓄積發展動能。
數據顯示,12年來,全市建筑業產值從641.31億元增至3683.21億元,年均增長16.8%。房地產開發投資從518.88億元增至1424.68億元,年均增長9.6%;以行業優勢帶動超過70個上下游產業。一二級房地產開發企業由261家增至434家,市場化租賃機構從不到10家增至155家。目前,我市共有各類施工企業5898家,其中央企國企60家,施工總承包特級企業11家、一級企業187家。
重點項目是穩定經濟增長的“壓艙石”,也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引擎。自2015年起,我市市重點項目年度投資超1000億元。2021年至今更是連續4年超2000億元。今年1月—11月,我市581個市重點項目實際完成投資2089.5億元,超序時完成目標任務。
聚力產業升級
持續加強行業治理
聚力產業升級,市住建局構建起推進轉型有力、引領發展有招、規范秩序有效的發展格局。
緊緊抓住智能建造試點城市建設契機,市住建局展開了一批試點、制定了一批標準、推廣了一批經驗,加快推進建筑業轉型升級。目前,共計新增2個院士工作點,遴選83名高端技術人才組成專家智庫,并推動16個智能建造相關實驗室和工程研究、技術創新中心落戶廈門。
推動一系列“先行先試”,有效填補規范空白,提升行業高質量發展水平。如在全國出臺首部代建管理地方標準、歷史風貌建筑防火設計導則、裝配式混凝土深化設計技術規程,在全省率先開展施工過程結算、工程建設領域信用評價等。
全面推進“法治住建”,加強標桿引領、信用引導。針對行業突出問題,每年集中開展專項整治行動,形成一批制度成果。今年,市住建局開展的建筑廢土專項整治做法被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整治領導小組作為典型事實,物業公共收益“點題整治”做法獲福建省住建廳肯定。
聚力城市建設
積極推進融合發展
2023年以來,我市先后啟動108個城中村現代化治理試點。堅持系統推動、項目帶動,持續提升城市品質。截至目前,完成投資61.44億元,培育新業態項目154個,已治理的71個村五成以上集體收入超百萬元,惠及200多萬名居民,將“城中村”變為“城中景”。
與此同時,將全市2000年之前建成的小區全部納入老舊小區改造范疇,堅持成片化改造、一體化運營、多元化籌措資金,累計改造老舊小區1900余個,惠及居民約30萬戶,讓老舊小區成為宜居家園。
以精品工程鑄就品質之城。我市還持續加大房屋市政工程建設力度,夯實質量和安全基礎。12年來,共獲魯班獎11個,國家優質工程獎21個,福建省優質工程獎260個,均位列全省第一。洋唐保障性安居工程獲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
聚力民生保障
有效促進安居宜居
住房是民生之本。黨的十八大以來,市住建局聚力民生保障,讓居民生活安居更宜居。
在廈居民“保基本”。12年來,我市建設保障性住房項目239個,房源25.27萬套(間),總投資約788.9億元。通過實物方式,累計保障5.27萬戶中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補助租金約16億元,低保低收入家庭應保盡保。
來廈青年“有得住”。2016年以來,把在廈穩定就業無住房職工納入保障范圍,惠及2.5萬多人。2021年以來,加快發展保租房,累計籌集房源13.07萬套(間),惠及19.6萬多新市民;全面啟動“5年5折租房”政策,累計發放8.07億元租金補貼、惠及22.6萬人(次)。今年4月,推出“一張床”免費住宿保障政策,累計3768名大學生免費入住。
留廈人才“住得好”。分類足量保障各類人才住房需求,累計向不同層次人才配租、配售保障性住房約3.2萬套(間),助力城市招才引才留才。(來源:廈門日報)
博歐EPS線條咨詢熱線:400-013-9278 / 18071719278(施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