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綿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雨水帶來的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也可稱之為“水彈性城市”,國際通用術語為“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構建”,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實現雨水在城市中自由遷移。
日前,《揚州市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已經制定完成,即將頒布實施。總體目標以建成江淮安瀾、碧水清流、人水和諧的“水韻揚州”為中心任務,海綿城市建設達標面積比例提高到50%,形成具有揚州特色的海綿城市建設模式。城市水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提高到90%以上。持續鞏固成效黑臭水體治理,建成區黑臭水體消除比例達到100%。在2024年底前出臺《揚州市海綿城市建設管理條例》,制定涉及規劃建設管控、績效考核、投融資等方面的9項長效機制。
“3+4+N”行動方案
圍繞“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中心任務,將海綿城市建設理念貫穿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的全領域、全過程。
全面開展海綿城市“支撐能力提升、體制機制健全、產業結構升級”三項行動;
系統實施“防洪排澇系統完善、水生態環境質量提升、城市建設‘+海綿’、典型示范片區創建”四大工程;
著力打造N個精品項目。
三大行動
開展“海綿城市支撐能力提升”行動:構建“一張藍圖,各有側重”的支撐體系。構建頂層設計框架:高標準、高質量編制示范城市建設實施方案,形成揚州海綿示范城市建設的“作戰藍圖”,實現“一張圖管理”,統籌推進綠地系統、地下空間、排水防澇、污水處理等專項規劃修編,形成覆蓋全域、統籌協調、層次分明的規劃體系;建立本地技術體系:研究覆蓋設計、施工、驗收、運維等全生命周期的海綿城市技術指南,形成一批“揚州標準”的技術指導文件;加強創新課題研究:結合揚州實際,加強海綿城市技術攻關,著力破解海綿城市建設本地化的關鍵問題,開展一批引領型、實用型、攻關型的課題研究;同時提升技術保障能力,搭建智慧管理平臺。基于已有的地下管網GIS系統,搭建海綿城市智慧監管平臺。
開展“海綿城市體制機制健全”行動:創新“全程嵌入、常態長效”的管控模式。將完成海綿城市建設立法,完善全流程閉環管控機制,健全考核評價及激勵制度,激發全社會開展海綿城市建設的動力。
開展“海綿城市產業結構升級”行動:營造“多方聯動,相輔相成”的發展態勢。將優化海綿產業發展頂層架構,組織擬定海綿產業發展和規劃相關政策,從用地、稅收、資金投入、融資渠道等方面進一步加大對“海綿產業”“海綿經濟”的支持和激勵力度。大力支持傳統優勢企業采用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轉型生產海綿產品,著力孵化一批科技含量高、創新能力強、發展前景好、輻射帶動大的海綿企業,形成完整的上下游海綿產業鏈條,努力打響海綿產業“揚州品牌”。同時打造產學研用一體化模式,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的海綿城市創新體系,打造“產學研用”一體化協同推進模式。
四大方面工程
實施“防洪排澇系統完善”工程:在防洪能力達標建設方面,將統籌流域、區域、城市洪澇體系建設,開展設施防洪能力達標建設。按照相關上位規劃目標要求,針對防洪薄弱區段,采取新建河堤、堤防加固、閘站建設、違建拆除等措施,提高設施防洪能力,提升片區防洪標準。重點實施沿山河城區薄弱段整治等河段防洪能力達標建設,優化城市防洪保護圈,完善防洪減災體系;進一步對雨洪行泄通道、行泄體系進行優化疏通,全面提升河道行洪排澇能力。按照“蓄排并舉、引排有序”的建設原則,以內河拓浚為主要工程措施,優化暢通主要行泄通道;合理開挖河道,促進水系連通,優化城市水系結構;結合水網結構及低洼片區分布,建設融合海綿城市理念的生態緩沖帶、調蓄水體等。重點實施建都河、橫一河、韓萬河等河道(水體)整治/新建,全面提升河道行洪排澇能力,增加河湖水系調蓄空間;在雨水設施系統完善方面,將聚焦城區范圍內雨水問題,完善雨水設施系統,降低內澇風險。結合城市開發建設、城市更新等工作,以緩解城市內澇為核心,開展市政道路、建筑地塊雨水管網建設,推進排澇泵站、閘站更新改造。重點實施江都路周邊片區雨水管網建設;二橋排澇泵站、七里河閘站等泵閘站更新改造;潤揚路與江平路交叉口、上方寺路、渡江南路等積水點治理,完善雨水設施系統,降低內澇風險。
實施“水生態環境質量提升”工程:在片區排水達標區建設方面,將結合污水處理提質增效精準攻堅“333”行動實施方案,實施16個排水達標區建設。重點實施邗江新盛片區、維揚開發區老人溝片區、廣陵曲江南部片區、江都北部片區等排水達標區建設,在解決內澇積水問題的基礎上,提升水環境質量,促進以水為核心的人居環境質量提升;在河道治理及生態修復方面,將結合幸福河湖建設,開展河道治理及生態修復。在河道生態修復中融入海綿城市建設理念,濱水綠帶建設雨水濕地等設施調蓄、凈化徑流雨水,因地制宜設置植被緩沖帶,削減徑流流速和污染負荷。有條件的河道建設生態駁岸,并根據調蓄水位變化選擇適應的水生及濕生植物。重點實施沙灣河、大涵河等河道(水體)治理及生態修復,改善優化水環境質量及水生態功能。
實施“城市建設+海綿”工程:城市更新“+海綿”將結合片區城市更新計劃,在補齊基礎設施短板的基礎上,因地制宜開展海綿城市建設。重點實施廣陵路沿線海綿化城市更新、鴻泰家園小區等既有建筑小區海綿化改造,通過海綿城市建設推動人居環境改善;海綿型建筑小區建設將根據城市規劃及建設計劃,開展新建建筑小區及公共建筑海綿化建設。重點實施金港花園等新建小區,江都城北教育集中區、揚州市中醫院等公共建筑,全面落實海綿城市建設要求;海綿型道路廣場建設,將結合城市快速路及道橋廣場建設計劃,開展海綿型道路廣場建設。重點實施開發路東延、潤揚南路、黃河北路等道路海綿化建設,打造綠色生態型海綿城市道路;海綿型公園綠地建設將結合城市綠化管養和綠化建設計劃,開展海綿型公園綠地建設。重點實施香茗湖公園、七里河公園二期等公園綠地海綿化建設,提升公園綠地的綜合生態效益。
實施“典型示范片區創建”工程:將結合揚州城市發展總體規劃,各區人民政府、功能區管委會根據自身特點和城建工作,探索海綿城市理念“嵌入式”的城市建設發展模式,以排水分區為單位系統謀劃、統籌實施海綿城市建設,采取片區包干模式,打造廣陵大運河十里外灘、古運河南門灣,生態科技新城航空谷、萬福健康社區,江都東北片區、江都南部片區,邗江西區新城片區等具有連片效應、引領效應的海綿城市示范片區。
N個精品項目
通過努力,將著力打造一批示范精品項目,覆蓋海綿型建筑小區、海綿型道路廣場、海綿型公園綠地、海綿型水系、管網及泵站等項目類型,以點帶面引領同類型項目改造與建設。(來源:揚州發布)
博歐EPS線條咨詢熱線:400-013-9278 / 18071719278(施先生)。